高醫放射腫瘤部/小港醫院放射腫瘤科   方本詞 主治醫師 (113年2月)

鍾先生是一位50歲男性,最初是發現一個月內吞嚥越來越困難,因為吃不下所以體重減輕了6公斤,四處求醫後,最後在高醫診斷出第四期食道癌。鍾先生聽從了醫護的建議,接受同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,而針對腦轉移部份,接受高精準度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,雖然追蹤一年後又發現局部食道癌腫瘤細胞復發,但是搭配食道近接放射治療,及免疫治療,成功的控制局部腫瘤及全身也獲得控制,目前追蹤快3年,仍維持穩定,而且生活品質佳,腦轉移部份由於接受的是精準度高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,也沒有記憶力差的副作用,做生意不受影響。

台灣食道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第六位,常發生在40-65歲中壯年男性身上,它也是致死率高的癌症,由於食道癌患者過世時,平均死亡的年齡大約只有58歲,因此食道癌又有「短命癌」之稱。

治療方式的選擇,要看本身的嚴重度,來決定治療的方式:

若是早期食道癌,可選用內視鏡切除或開刀切除,若是中晚期的食道癌,治療方式則是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為主,之後再加以手術切除。近年來免疫治療比較成熟,合併免疫治療來加強治療效果,已是治療趨勢。而局部控制的加強,則是放射治療為主。

食道癌放射治療,以照射來源來區分,從身體外部用儀器照進體內的叫外部照射,藉由導管把能量射源放進體內運到食道腫瘤旁集中治療,叫「體內近接治療」。

多數病友接受放射治療均是採用外部照射。目前高醫全數採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,為期約5-6週,每天一次,一週5次;此種治療能完美包覆腫瘤,讓正常組織劑量降低,但若是要讓腫瘤無所遁形,更建議進一步搭配「精準影像導引對位」,透視身體,掌握腫瘤位置;而對於最會移動的食道末端及胃食道交接處腫瘤,還能再搭配「呼吸調控技術」來追蹤腫瘤,克服呼吸導致的位移。藉由輔助技術的搭配,除了帶來精準度提高的優勢,對於壓迫症狀嚴重的腫瘤,還能針對腫瘤的地方提高劑量,實現個人化醫療。

而針對不能切除的原位癌或早期食道癌,或是治療後有殘餘病灶,或是治療過後局部復發造成食道狹窄的病人,現在可使用新式食道置放器的近接治療,來降低局部復發,並減少腫瘤體積,讓病人可以順利進食。綜合外部照射及近接治療,可以讓癌症控制更久,治療更順利,進食更安心。

近代放射治療,已沒有早期治療時常發生皮膚”臭灰搭”(台語)的嚴重皮膚炎了,不過療程到中後段時,還是會有食道或喉嚨略為發炎的反應。而近接治療能更縮小局部腫瘤體積,得到更好的控制,不但副作用降低且治療更安全。

食道癌接受放射治療,作為局部控制的一環,搭配輔助技術,可以實施精準放射治療,更準確的打擊癌症,副作用更少,生活品質更提升!

 

圖說:放射治療搭配核磁共振影像導引 (MRI)技術,及輔助呼吸調控,克服最會移動的下段食道位移,治療更精準。

圖說:「近接治療」是屬於精準放射治療的一種,透過導管將放射性物質運送至腫瘤旁照射,適用於局部殘餘的病灶,或是用來減少腫瘤體積, 使病患可以進食。

本文轉載自 高醫醫訊「上消化道癌症」專刊 2024.02 第43卷第9期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